找到相关内容57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济群法师答:地藏菩萨为什么不愿意成佛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是否具有“佛”的身分,并不是最重要的。成佛,是成就生命内在的悲、智两大品质,并不仅仅是身分的象征。对于大菩萨来说,其生命品质与佛并无差别。只是在凡夫看来,才有佛或菩萨等名分的分别。至于大菩萨,他们早已超越这些外在束缚。所以,这个问题不用我们关心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济群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济群法师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地藏菩萨为什么不愿意成佛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5478110.html
  • 海涛法师答:请问如何摆脱缠身灵?

    、百分的功德。我看到很多被附体的人,往往心态都不太好,疑心病非常重,常常怀疑别人在害他,他的行为就变成鬼窟,鬼就会藏在他里面。韦陀菩萨说:“心无邪念自能降魔。”所以其实不是外在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佛教问答|附体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200083240.html
  • 阿姜查尊者答:如何遵循头陀行,譬如说,用餐时只能从自己的碗内取食?

    阿姜查尊者开示:头陀行是为了断除内心的杂染。持头陀行,以从碗中取食为例,这样做使我们更警醒,视用餐为药食。假使内心没有贪欲,那怎么吃都无所谓,佛陀并没有为所有的比丘制定头陀行,不过他准许那些想严格修行的人这么做。它们训练我们外在的行持,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心力。戒律是要拿来自己持的,不要管别人有没有修持。要观察自己的心,然后检视何者有益于己。像有一条规矩:无论分配到什么样的寮房都要接受。也...

    阿姜查尊者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34189547.html
  • 生存与超越——论《金刚经》之终极关怀(一)

    于幻想中徘徊。个体那沉重的肉身限制了心灵的自由飞翔。心归何处? 这是人类每个个体都在思索和践行的。也即《金刚经》上的“云何降伏其心”。无明之心之所以产生, 困苦之所以出现, 其外在的表现是由于人们的所... 这样在否定万物有个外在终极背靠的同时, 也如实地描述了个体的心灵的基本状况——处于游离状态,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精神家园的永远丧失?回答当然是否定的。佛教讲缘起性空意在排除人类对外在终极的预设, 在...

    韩传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4477003.html
  • 佛教的袈裟为什么没有一件是用完整布料做成的

    世俗社会所追求的美往往只是外在的美,缺乏永恒的意义。比如,上海流行的新发型或服装也许在上海人眼中是美的,是充满魅力的,但到了欧洲人那里,也许它就是不美的。另外,同样是这个流行的发型或服装,同样是在上海,即使...只是美在一时,很快就会失去人们的青睐。这种对美的喜新厌旧和朝三暮四,在佛教看来,都是人们心态作用的结果,未必同美本身有太多的必然联系。从这个角度说,佛教认为,追求外在的所谓的美对於人的幸福与快乐来说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3353360.html
  • 佛教的袈裟为什么不用完整布料做成的?

    不过,佛教所理解的美同社会上所流行的美的观念有着本质的差别。在佛教看来,人都是爱美的,但世俗社会所追求的美往往只是外在的美,缺乏永恒的意义。比如,上海流行的新发型或服装也许在上海人眼中是美的,是充满...未必同美本身有太多的必然联系。从这个角度说,佛教认为,追求外在的所谓的美对于人的幸福与快乐来说并不一定有什么益处,相反,倒是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和麻烦。因此,佛教不主张把人生的注意力放在这些外在的所谓的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3357375.html
  • 7月22日日全食最壮观 行善修法功德超胜

    外在的日、月,是人体内在气脉明点的一种投影,就象人照镜子,镜子里的人并不是真正存在,只是人的影子而已。同样的,其他星球的运行,也是内在气脉明点运行规律的一种外在反映。   修气脉明点达到一定境界的人,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呼吸来推测什麼时候月盈或月亏。也就是说,如果他们想知道月相的盈亏,根本不需要看历书,仅仅通过自己的呼吸即可观察出来。由此可见,外在星体的运行与内在气脉明点的变化,关系极其密切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日食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5171186794.html
  • 苦与自在

    似乎是绝望而无奈、无力。 对苦的了解或体会,有时候是因外在的经历而有的;如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,外在种种不顺意的境界,都可以刺激到内心的苦处。但这种种了解与体会也是浮浅的。因为如果这些事情或环境改变了,顺了自己的意愿,又会觉得人生也有快乐嘛!但此苦与乐的感受是因外在的变化而有的,那到底自己以什么准则来衡量这些苦乐的真实情况呢? 有的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惨痛经验,因此觉得人生很苦,但如果...

    继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244888.html
  • 慈悲·智慧·力量

    就是外在的效用,因为它会创造出一种和平的气氛。 9.快乐来自于调伏心性,不调伏心性不可能得到快乐。只要我们相信心性的根本光明,相信它的净光,不管世界变成怎样,我们都不会受苦,也不会引起痛苦。 10.心的本性是光明而自觉的,我们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条件得到证悟。当你了解净光是内在的心性,愈来愈多的特质就会开发出来,例如:爱。这说明了为何外在环境的改变和心理的转变无关,得到愈多你想要的东西,无法带来满足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2175206.html
  • 五蕴和五取蕴

    漏、所取者,名为想取蕴。 所有识之过去、未来、现在……乃至……远、近而有漏、所取者,名为识取蕴。 诸比丘!此等名为五取蕴。”   ----色取蕴包括会成为执取之目标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、内在与外在、粗与...比丘透彻地照见五蕴,并且了知五蕴为无常、苦、无我。于是佛陀教导他们观禅的五蕴法门如下:   “因此,诸比丘,对于一切的色,不论是过去的、未来的或现在的,内在的或外在的,粗的或细的、低劣的或高尚的、远的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949258.html